晶體氯化鎂連續結晶的生產方法是什么?
來源:本站日期:2022-12-30 06:54:00 瀏覽:1556
晶體氯化鎂連續結晶的生產方法是什么?康景輝小編就此問題和大家一起聊聊看。
一、晶體氯化鎂是什么?
晶鎂是氯化鎂的新一代產品,產品色澤潔白,含純高,溶解性狀優良。晶鎂廣泛用于食品添加劑,醫藥,海水晶,新材料等領域。
目前常見的晶體氯化鎂的生產方法主要采用的是制溴廢液為原料,依次按照脫色、除硫、蒸發、保溫沉降、冷卻結晶或者制片的操作工序生產晶體氯化鎂產品。
康景輝用制溴后的廢液為原料,采用預處理和蒸發、結晶相結合的工藝制取晶體氯化鎂。其工藝技術可行,成本低,適于工業化生產,有著良好的市場前景。
二、晶體氯化鎂連續結晶生產工藝
晶體氯化鎂連續結晶的生產方法,是以鹵水作為原料,經蒸發制得蒸發完成液,然后進行兌鹵、結晶等操作后,進入分離等下步工序。
其中,蒸發完成液與真空結晶分離后的母液的兌鹵降溫工序、兌鹵后制得的混合液的真空結晶工序均為連續進排料操作,具體步驟為﹔
1、兌鹵降溫工序:將真空結晶工序分離后的母液按體積比是蒸發完成液體積的1-1.5倍的比例連續攙兌到蒸發完成液中,通過攪拌配制成溫度〈60℃的濃度均勻的混合液,連續打入到結晶器中;
2、真空結晶工序:是將配制好的混合液連續打入到結晶器中,控制結晶器真空度為—0.095MPa,料液溫度≤45℃,物料由結晶器底部進入結晶器,通過循環推進器經結晶器內部中心管連續不斷由下向上循環,由中心管上部噴出的物料沉降至結晶器底部后再由循環推進器推動不斷進行循環,上層母液由結晶器上部溢流口連續排出,返回兌鹵降溫工序;
結晶器內形成晶體氯化鎂的漿料從結晶器底部連續排出進入離心分離工序;
當首批物料投入結晶器時,物料注滿結晶器最大工作容量,測算物料在結晶器內由下向上循環9-12次的總循環量,再以物料總循環量除以循環泵流量測算物料首次在結晶器中循環的時間,當達到循環時間后,再進行晶體氯化鎂的排料,之后,結晶器轉入正常連續進排料操作。
根據以上技術方案,加入結晶器中的混合液的量為每小時加入結晶器最大工作容量的20%——30%。
每小時由結晶器排出的晶體氯化鎂漿料的量為結晶器最大工作容量的20%——30%。